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规范早教市场,正确看待幼儿早教

根据近日发布的《中国早教蓝皮书》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早教市场规模可能突破2000亿元。

早教市场规模扩大的背后,是很多家长为此掏腰包。上海市质量协会用户评价中心发布的《上海幼儿早期教育(0~6岁)状况调查》显示,有57.1%的家长为孩子报名幼儿园以外的早教课程。其中,0~3周岁幼儿有近四成参加过早教课程,4~6周岁孩子有近四分之三参加过。而且家长所报的课程数量不少,近六成的孩子报了至少2门课程。

很多家长赞同早教,认为教育从0岁开始‚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认为每个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最棒,但是究竟怎么样,在家里没有对比,参加早教就知道宝宝哪方面需要调整。其次,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早教是一个与其他小朋友交流的机会。再次,现在社会大多数父母都是职工,没时间带孩子,又不想累到老人,送去早教机构是个不错的选择。

随着我国幼教事业的迅速发展,对于幼儿教师和管理人员的需求骤增,幼儿师范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尽管近年来全国各地一些院校增建了学前教育专业来培养幼儿教师,仍然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

目前早教机构存在诸多弊病,一是早教机构商业化运作成分太大。不少早教机构还会为了投家长所好,忽视教育的科学性,随意编制课程;对2~3岁的婴幼儿开设“数学”、“英语”等课程,拔苗助长。二是早教机构强势地位突出。处于弱势地位的家长们在选择时基本没有调查该早教机构是否具备资质的意识,更没有对收费进行协商的权利。早教机构和家长签定的格式合同里面也不难发现众多倾向性的霸王条款。三是早教机构教育质量没保障。由于目前缺乏对幼儿早期教育的整体指导规划、早教行业也缺乏具体的行业标准,至于教授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无从考证。

早教机构的规范,一方面可以帮助广大消费者学会如何选择可信的早教机构,另一方面真正促进国家规范的出台。与国外平民化的早期教育相比,中国的早教机构还是少之又少,使早教行业缺乏真正的规模效应,国家在这方面的投入也很少,让早期教育成为类贵族教育。

早教是提高全民素质的一个方面。近年来国家对早教越来越重视,各级政府的投入也在加大。早教对孩子肯定会有一定的好处。特别是现在的孩子多半是隔代抚养,父母和孩子接触并不多。早教就是父母和孩子相处的好机会,在亲子玩乐中促进孩子成长,增强交往能力。上过早教的孩子再去幼儿园,往往很少哭闹,就是没有学前教育心理学上所说的焦虑分离症。但早教也要讲求方法,不仅仅是把孩子送到最好的早期教育机构那么简单。(刘璐)